服務單位 |
作者姓名 |
工作職稱 |
積分權重 |
|
官田國中 |
林武成 |
teacher |
100% |
https://www.tnam.museum/research_publication/publication/125
1.本文為臺南美術館春源畫室:畫師-詩人-劇作家-承繼者特展(2023.06.22~11.12),學者專家邀稿。
有關潘春源參與府城社會活動之脈絡,可由其住家附近的天公壇現存的一塊匾額說起。該匾是民國40年(1951年)戰後天壇第一次重修時,三社團所共立,依照其書寫空間次序,可知三社團成立之時序,分別是講善局、經文社、以和社。其中,以和社從歷史脈絡觀之,是隸屬于聖廟(台南孔廟)臺南樂局,與以成社(以成書院)共同輪值,負責孔廟春秋兩季祭祀活動。
上述社團之間的關係可是錯綜複雜。主因是往昔天壇是產官學活動之場域,孔廟是學校科舉有功名階層之地(清1905年廢科舉),是在地仕紳、商紳、官方通過天壇、孔廟場域的人際網絡,共同編織府城社會活動交通網。社團之間究竟是如何糾纏難分難解?潘春源又是如何進入此縱橫交織網絡串接、展延,跨越濁水溪,成為台灣南北知名的畫師、畫家、詩人?